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黄河博物馆第一阶段平移顺利实施

阅读次数 : 4587 发布时间 : 2012-05-25 09:32

    5月18日,在第36个国际博物馆日,备受关注的黄河博物馆主体结构第一阶段平移工作于上午11时正式启动。按照计划,第一阶段33.2米的向东平移预计用5天时间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平移工作。

    郑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交叉的紫荆山站为换乘车站,黄河博物馆原址恰好位于换乘站区的4号出入口位置。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组织专家经过充分论证、慎重研究,针对黄河博物馆的拆迁问题曾向上级单位提出三套方案:一是建设时拆除,工程完工后恢复重建;二是建设时不拆,建设中对建筑主体进行保护性施工;三是利用周围区域,进行建筑主体平移。最终国家文物局对方案进行了批复,决定采用第三种方案,对其进行保护性迁建。黄河博物馆平移工程由省市文物局监督,公司负责施工招标,最终由河南龙源古建园林技术开发公司负责设计施工。

    根据文物建筑保护要求,为确保平移过程中、平移后黄河博物馆的完整性,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技术人员采用加固后顶推法平移,将上部结构主体整体托换后移至新址。

    新址位于原址东偏南25°、距离76米处。除建筑主体特色明显的展览陈列厅入口大厅整体平移外,其余附属建筑物予以拆除,保留所用砖瓦、木料,有利用价值的构配件编号拆除后保护,待地铁施工完成后再恢复建筑原貌。此次平移的是博物馆入口厅区域,主体结构总重400多吨,宽9.7米,长15.11米,高10米,建筑面积154平方米,为砖混结构。

    在做好前期主体结构加固、平移轨道和平移设备等准备工作后,经文物保护专家确认,上午11时,黄河博物馆平移工作开始。

    由于黄河博物馆主体为砖混结构,门厅部分墙体非常少,基础埋深浅,加之年代较久,门洞顶部有较宽的裂缝,如何保证文物保护建筑的安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保证平移过程中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工程采用提前加固平移建筑,加大托换轨道刚度的方案。经过加固的入口厅区域,安装了多个水平及扭力校准设备,在平移中要求对照值不得超过2毫米的误差。重达400多吨的平移建筑主体通过外围钢结构和内部钢结构的固定、拱形结构等细节的支撑,确保了主体安全平移。仅整个主体内外就搭建了100吨的固定钢构,并且在建筑下方建设一个25立方米的混凝土平台,在下部建设平移轨道,主体建筑的西侧建设液压推移装置来为推移提供动力。

    在4台液压泵的联合推动下,随着400多个滚轴缓慢的滚动,黄河博物馆主楼以微不可察的速度开始向东移动。截至11点30分,博物馆整体向东移动了770毫米。

    黄河博物馆位于商城遗址南侧、紫荆山公园西侧,平移线路需要避开商城遗址、绕过紫荆山公园大树,由于和地铁站施工同步进行,施工场地是分批提供,所以整个平移将分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整体向东平移33.2米,第二阶段再向南平移15米,第三阶段继续向东平移35.8米,最后第四阶段向南平移17.7米,至此整个平移将全部完成。第一阶段推移预计用5天时间完成,18日是第一天,推移速度控制在5米,之后将根据安全标准进行调整,每天推移速度可达6至7米。目前第二阶段平移场地已开始清理。

    黄河博物馆始建于1955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座以黄河为主题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曾经是亚洲最早、最大的水利博物馆,曾对人民群众了解黄河治理情况、普及黄河水文、水利知识发挥过重要作用。博物馆入口门厅属欧式建筑风格,是郑州市颇具时代特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河博物馆从一个侧面见证了郑州的城市发展史,是传承我们民族的人文层面不可再生的财富。

    黄河博物馆馆长王建平介绍,位于花园路与迎宾路交叉口的黄河博物馆新馆,目前已基本完工。新的黄河博物馆将具备河流自然博物馆、水利科技博物馆、人文历史博物馆等诸多功能,将仍然为公众免费开放。而旧馆将继续留在紫荆山公园内,依傍金水河而立,作为文物交由郑州市有关部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