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党建 > 党建动态

董事长戴用堆在公司党委党课上的讲话

阅读次数 : 14473 发布时间 : 2010-07-21 01:00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戴用堆

    去年5月份,在集体培训期间,公司曾经专程安排大家到安阳林州市红旗渠参观,同志们都亲眼目睹了林州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壮举,不仅改变了林州严重缺水的贫困面貌,更大的收获还在于,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基本内容的红旗渠精神。胡锦涛同志在1995年视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是一个典范,它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

    今年1月份,公司号召全体员工观看央视播出的电视剧《奠基者》,不知大家观后感想如何,对我个人而言触动很大。70年代,毛主席号召“工业学大庆”,向全国树立了艰苦创业的样板。《奠基者》向我们系统、完整、真实的再现了在荒野一片、滴水成冰的松辽大地上,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工人的如何经过三年半艰苦卓绝、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石油会战,一举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石油产品基本自给,促进我国石油工业全面发展的光辉历史。

    当前,我们公司同1959年的大庆油田、1960年前的林县一样,也处于创业阶段,公司员工与新中国老一代石油人、林县人民一样,同样是郑州城建史上地铁建设的拓荒者。历史任务和角色定位注定了我们要为人民能快捷、安全、舒适出行而埋头苦干。我们一定要明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在当前形势下,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以艰苦创业为核心的创业精神并使之转化为推动郑州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深刻认识艰苦创业重要意义和时代内涵

    “艰苦”指艰难困苦,“创业”指为达到一定事业目标而努力奋斗。艰苦是创业所必须坚持的方式,创业是为了发展,是为了实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艰苦”是前提,“创业”是目的,光艰苦不创业不行,想创业怕艰苦也不行。艰苦创业,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倾尽全力去争取达到目标的意志状态;是为了达到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不怕报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是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与共同理想,克服任何困难不惜任何牺牲的奉献精神;是永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锐意开拓的进取精神;是贯穿于生活、生产、工作全过程的埋头苦干精神。

    艰苦创业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劳动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讲,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劳动史,而劳动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披荆斩棘、负重奋进、一往无前,以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才智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发现药材,教人治病;愚公移山的精神能感动苍天,让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移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途穷不忧,行悟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最终换得海清河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故事让世世代代传颂,等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留下了一段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我们称之为“发愤著书说”。“发愤”,其实就是艰苦创业的状态,“著书”是艰苦创业的过程,“立德、立功、立言”,就成为是艰苦创业的结果。不知道同志们是否了解,著书,在古代是十分神圣的事业,《左传》有“三不朽说”,即:“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著书、出书,这是立言的标致,是不朽的象征。艰苦创业,在古人看来,是可以成就经天纬地的不朽功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我们祖先艰苦创业的历史创造了艰苦创业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相反,历史因骄奢逸、贪图享乐走向失败的,比比皆是:商朝末年商纣王,秦末起义领袖陈胜,南朝陈后主,明末李自成,太平天国洪秀全等,无一不是败在骄奢逸,腐化堕落,最终人亡政息;曾一度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国强民富,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奢靡之风盛行,逐渐丧失了创业之初的那种开疆拓土的奋斗精神,致使百姓日穷、国家日困,最终被日耳曼人所灭。

    到了近代,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这种朴素的艰苦创业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革命的“传家宝”。从此,以这种朴素的艰苦创业思想为基础,综合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道德,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构成了全新的艰苦创业精神。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在延安采访时看见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在铺着破草席子的土炕上,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布做成的背心,他把从这些革命伟人身上看到的精神称之为“东方魔力”,他预测到将来共产党必定是一个强大的政党。国民党将领黄维在淮海战役被俘,改造出狱后坚持要来西柏坡看一看,当他看到西柏坡中共中央书记处简陋的作战室时,感慨唏嘘,连呼:“蒋先生当败!蒋先生当败!”。可以说,“东方魔力”的传承是让黄维心悦诚服的原因。而这种“东方魔力”,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创业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以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新中国。

    通过对艰苦创业内涵的演变可以看出,艰苦创业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有具体的、丰富的、科学的内涵,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无不是艰苦创业美德的继承的升华,对于夺取革命、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必须把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统一起来,赋予艰苦奋斗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新时期艰苦创业的重要前提

    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每前进一步,都会受到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干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坚持从实际出发,排除各种困难和阻力,更加科学、更加自觉地指导和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新时期创业者必备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风貌。

    (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是新时期艰苦创业的关键环节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只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探索和创新,一是甘冒风险的牺牲精神。敢字当头,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开拓。二是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挫折和失误在所难免。因此,必须增强心理承受力,具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三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坚持科学精神,从实际出发,从纷纭繁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三)艰苦奋斗、知难而进是新时期艰苦创业的核心内容

    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就是不畏艰难困苦,奋发努力,昂扬斗志,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努力做事。它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现在,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富裕了,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很多同志可能会认为不需要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了,艰苦奋斗精神过时了。这其实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一种曲解、误解。内部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还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在国际上,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但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有优势将长期存在,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外部势力对我国的安全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反复告诫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因此,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艰苦奋斗、知难而进是新时期艰苦创业的核心内容。

    (四)同心同德、顾全大局是新时期艰苦创业的内在要求

    在新疆天山的冰川附近,生长着许多雪松和云杉。风雪来临,很多雪松的枝杈被折断,而云杉却安然无恙。从质地讲,雪松比云杉坚韧得多,应该更能抵御狂风暴雪,为什么反而它们的枝杈被折断了呢?科研人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雪松在高原上大都是孤立的,即使成林也稀稀落落,风雪一来,很容易被压倒、折断。而云杉则大都是成林的,密密麻麻地站立在一起,形成一道道强大的防御体系,再大的风雪下对它们无可奈何。团结,使柔弱的云杉战胜了风雪,赢得了胜利,这一现象昭示人们:团结是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是社会主义大业,不是个人的封建王朝,因而,同心同德、顾全大局,便成为创业者应有的襟怀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要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认识顾全大局的重要性,积极化解改革中出现的利益矛盾,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和局部利益,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当前,要特别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党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五)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新时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基础

    艰苦创业需要一种精神感召力和人格感召力,艰苦创业意味着奉献和牺牲,因而创业者必须具备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不能混同于普通老百姓,而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有句话叫:“风成于上,俗成于下”,意思是社会风气的形成,总是体现出上行下效的规律。还有句话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意思是在社会风气形成中,领导干部总是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可见,在全社会要形成艰苦创业的风气,关键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率先垂范。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好带头人,孔繁森、任长霞、沈浩等就是杰出的代表。他们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忘我的奉献精神,奏响了新时期的艰苦创业之歌。我们公司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才能把全体员工聚集在郑州“三化两型”城市建设的旗帜下,不断的创造轨道交通事业的新辉煌。

    (六)正视利益、合理分配是新时期艰苦创业的时代特征

    我们讲艰苦创业,当然不是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要求人们在过去的低水平上形式主义地搞那些吃“忆苦饭”之类的小动作。马克思主义既讲艰苦创业,又讲利益原则,坦率地承认“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作为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艰苦创业与物质利益的原则统一于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承认个人利益,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是调动发展社会生产积极性所必需的。提倡和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离不开正确执行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政策,离不开合理的物质利益,而且越是倡导艰苦创业精神,越要认真执行好按劳分配政策,越不能让实干苦干的人吃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量搞得好些,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才是艰苦奋斗的最终目的。

    二、认识上的现象、误区及原因分析

    艰苦创业精神能否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关键在于我们党员能否正确理解它、自觉运用它。现在,在思想认识上对艰苦创业精神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如“过时论”、“小节论”等,尽管这些误区主要来自于社会,但会影响和波及我们的同志,我认为必须加以分析和澄清。

    一是“过时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条件好起来了,还讲什么艰苦创业。有的甚至把坚持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看成是“古板迂腐”、“不开窍”、“小气”。相反,却把讲排场,比阔气,耍派头,当作时髦、荣耀、潇洒,甚至认为这是“现代领导方式”。有的办公楼越盖越气派,小轿车越坐越豪华,通讯工具越配越高级,这些不仅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而且助长了社会上的奢侈浪费之风。长此以往,人渐渐怠惰起来,不思进取,懒于作为,思想慢慢僵化,作风逐渐腐化,这样持续下去就会形成挽救不了的灾难。

    二是奢侈浪费小节论。有的同志错误地认为,讲排场,摆阔气,是小节问题,无碍大局;多吃点喝点,多享受一点,只要不把公家的钱装进自己“腰包”,就一不怕上级批评,二不怕群众举报,三不怕纪委查处。事实上,群众最不满意、最反感的,除了少数腐败分子外,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大量奢侈浪费等消极腐败现象,这种被看作是“小节”的腐败现象,可能少数腐败分子所造成的危害更普遍、更严重。据史料记载,明代兵部尚书王延相有一次乘桥外出,路遇大雨。桥夫穿的是一双新鞋,所以走起路来小心翼翼,后来他一不小心路进了泥水里.把鞋弄脏了。此后,他就“不复顾惜”,胡乱在泥水里走下去。王延相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万物发端必于“一”,有了“湿鞋”的第一步,那么一而再、再而三,也就不足为奇,待要收足时已是千难万难。一星点的污泥,毁了一双崭新的布鞋,小节一失守,往往成为大节沦陷的突破口。古人讲:“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三是无可奈何论。一些同志对奢侈浪费等消极腐败现象持这样一种态度,叫作“深恶痛绝,司空见惯,无可奈何”。他们对提倡艰苦创业,反对奢侈浪费缺乏信心,有的甚至根本不打算解决这个问题。对奢侈浪费行为,先是深恶痛绝,坚决反对,后来司空见惯、麻木不仁,进而感到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如果再放松警惕,就必然会走向认同,从认同走向参与,最终同流合污。这是极其危险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人犯错误,首先是从思想认识上的滑坡开始的,这方面的教训已经不少,一定要吸取教训,克服这种消极的精神状态。

    以上三种认识,集中反映了我们少数党员对艰苦创业的错误态度,表明了这些同志的理想信念开始或已经发生动摇。对此,同志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引以为戒,自觉的争做弘扬艰苦创业精神的表率。

    三、找准切入点,继承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

    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作过深入的思考,也常常同公司领导进行交流。必须看到:在工程建设领域,能不能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能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古人说:能吃苦方为义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我们必须高度认识发扬艰苦创业的重要意义。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艰苦创业传统和作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个人、组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艰苦创业精神形成共识,同志们共同切实践行,深入每位员工一言一行中,我们公司才有希望,才有前途。对公司而言,我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

    (一)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艰苦创业既是一种生活作风,又是一种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把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落实到公司的具体工作中,我认为同志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做到三个“正确对待”:一是正确对待职务。职务意味着责任,领导意味着服务。党员领导干部唯一要做的是,尽心竭力地勤奋工作,忠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如果认为官职是辛辛苦苦干出来的,从中得到回报和补偿是应该的,那么,你就离犯错误不远了。二是正确对待权力。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服务。必须坚决反对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在公司内部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从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来看,有些不法之徒在腐蚀拉拢领导干部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往往迂回侧击,走“夫人路线”、“公子路线”,企图从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身上打开缺口。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有些领导干部并不是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的亲属打倒的。所以,公司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不但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自己的家人,决不能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和影响,去谋取不该得到的利益。三是正确对待名位。那种把名位高低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名位是暂时的,事业是永恒的。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平常心看待名利,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把为民多做事,做实事,做好事,做大事,作为立身之本和终身责任。党员领导干部任上不仅要烧好“三把火”,更要端好“三盆水”。“第一盆水”好好“洗洗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第二盆水”认真“洗洗手”,争当廉洁自律的排头兵。“第三盆水”尽快“洗洗脚”,以利于轻装上阵,深入实际和基层。

    (二)要高度重视学习

    学习是达到高尚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如果放松了学习,理论水平、政治水平低,头脑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必然会减少,个人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增多,这是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共同轨迹。胡长清在自悔时说:“我不学习,迷失了政治方向,由于学得少、学不进,头脑空虚,思想贫乏;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为什么入党,入党干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没有真正弄明白,为什么而奋斗,只是纸上谈兵。”在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复杂情况下,思想方正才能行事端正。学习,最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只有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的坚定。要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党纪党规的学习。要通过学习,固本培元,打牢理论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此外,还要学习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学习反映时代进步的现代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要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些,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要工学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增强思想道德修养,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不良风气的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抱怨没有机会读书。想想马克思在颠簸流离中“啃书本”,列宁在流亡隐居中“啃书本”,毛泽东在戎马倥偬中“啃书本”,邓小平在谪居生活中“啃书本”,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自已一堆不学习的理由而自责?周总理讲要“活到老,学到老”。现在中央提出要起立学习型党组织,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学习,多读书、读好书。中央领导就很注重学习,胡锦涛同志多次主持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领导同志治党治国治军,工作那么忙,都能这样学,何况我们呢?我们一定要摒弃忙于工作不重视学习、忙于应酬无暇学习、忙于跑关系不愿学习的现象,发扬挤劲、钻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思想境界。

    (三)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是基于对事物矛盾法则的深刻理解,是对国家兴衰存亡内在规律的重要思考。宇宙沧桑,天地万物,无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嘿,有动便有静。”(宋·朱熹《语类》卷九十五)这种对立的两个方面有机结合于一个整体之中,相互依存,辩证统一,即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它们的矛盾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在这种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矛盾双方所处的地位也常常发生变易,从而出现现代辩证法所说的否定之否定的现象。恒常的事物是没有的,一种因素里很可能蕴含着否定自己的另一种因素。

    把这种道理应用到我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上,我们就不难发现: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们公司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目前,还未有发生任何质量、安全事故,各项工作发展的势头都不错。但我们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必须反思、审视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各个岗位上可能出现的矛盾做到“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最根本的是提高防患能力,我们必须对要对今后工作中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作好、作足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居安思危。只有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为轨道交通这项民生工程、民心事业而鞠躬尽瘁、奋斗不止,才能圆满完成建设郑州轨道交通工程的艰苦任务,实现公司事业的永续发展。

    (四)要有崇尚节俭的生活作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任何社会,如果任由奢靡之风滋长,都必然会耗费国家的财富,消蚀人们的灵魂,毒化社会的风气,扩大社会的裂痕。一个国家、一种政治力量的衰败,往往是从这种内囊的腐败开始的。所以,我们党历来强调崇尚节俭的精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贯要求我们牢记“两个务必”,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经过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财富增长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在世界上我国仍然处在不发达国家行列,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逐步积累起来的财富,只要被13亿人口这个数字一除,就微不足道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铺张浪费,更没有任何理由让各种骄奢淫逸行为滋生。

    在这方面,我建议同志们都读一读由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主偏的《华路蓝缕—王永庆石化产业王国之路》这本书,为什么编这本书?李荣融直言:“我们很多企业事情做得很漂亮,但就是没什么绩效,追究下来主要是我们的企业不计成本。而王永庆先生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李荣融主任未曾与王永庆谋面,但他对同事讲述的王永庆的一个小故事“很有感触”。那是在一次正式宴会上,餐桌转盘上有些别人掉下的菜肴,王永庆见了,不声不响地夹起,放到自己的盘子里吃干净。“一个产值占到台湾GDP百分之十几的集团的董事长如此节俭,他节俭得有资格,有底气,有雅量。”李荣融说。

    王永庆老人已经离开我们,但他几十年如一日作勤俭节约却让人感慨,发人深思。作为台湾首富,王永庆却在多个场合多次反复强调这样一句话:“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老人有个喝咖啡的习惯,每次喝完咖啡,他都要把杯子用水涮一涮再喝掉;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一双总要穿上好几年,而一条运动时用的毛巾据说用了近30年!一辆汽车用了整整18年;每次用完餐后,王永庆总会把牙签折断成两截来使用。

    王永庆说,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德国总理默克尔来中国访问,不住总统套房而住普通房,不进豪华包间而吃自助餐。在用餐时不小心把面包片掉到地上,但她却捡起来放在自己的盘中。她节俭的作风凸显了发达国家大国总理的风范。

    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一种属于自己的那种能够激励民众努力前行的民族精神,一个人也是如此,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品质。同样,一个企业更是这样,如果企业没有一种精神,它就无法挺立,无法激励广大员工积极进取,开拓前进。“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古训,是辩证法。也是我们公司应该大力倡导的企业精神。纵观中外,还没有一个大手大脚,甚至奢侈挥霍的企业能行之久远。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夫妇生活也很俭朴。盖茨曾说过:“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这与王永庆何其相似!这些创造巨大财富的企业家都不是小气,而是在培养个人和企业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素质,保持一种动力,而他们管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都得益于这种精神的维系。

    我们公司工程建设款都来源于政府资本金和银行贷款,这些钱说到底是纳税人的钱,来之不易,尤其需要我们一以贯之发扬勤俭节约精神,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多节省一元钱”,并切切实实贯彻到每个工作细节中,要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抓起,要把设计、概算控制住,要把出差的费用精简,要把资金的调度、风险的预测、财务的成本抠严。要号召权利员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这样,我们公司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壮大,同志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五)要注重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

    自律,就是同志们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求别人不能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要自重、自省、自警,做到慎独、慎微、慎始。要经常审视自己,艰苦创业作风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廉洁自律的规定,哪些执行了,哪些没有执行,从中找出问题和差距,深挖思想根源和危害,对存在的问题,能改的立即改,能办的马上去办,需要统筹兼顾逐步解决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前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同志就是自律的典范。郑培民对家庭的爱、子女的爱是一种纯洁、高尚、有原则的爱。所以我们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慎独慎微,善始善终。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德。把法律、纪律、他律转化为严格自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让员工和参建单位见到我们公司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实效。

    他律,就是要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要建立和健全一套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奋斗精神、创业精神的充满活力的机制;要加大纪检监察力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把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结合起来,把纪检监察等专门机构的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使各方面的监督手段形成合力,将权力特别是各种公款使用情况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不仅要对领导干部从事公务活动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对其生活作风进行监督,不仅监督八小时之内,而且监督八小时之外。同时,要特别注意正确的用人原则,在任用干部时要看其有没有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精神和品德。对个人主义严重、害怕吃苦、追求享乐、奢侈浪费的干部,绝不提拔重用。

    (六)要积极营造艰苦创业的氛围

    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积极宣传广大干部、职工在公司各项工作中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工程建设服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俭自律,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先进典型事迹,不断促进公司艰苦创业、艰苦奋斗良好风气的形成。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抵制享乐主义,为艰苦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全体同志勇于吃苦,扑下身子、沉下心去,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苦,狠抓各项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狠抓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全体同志厉行节约,清醒地认识国情、省情、市情、和公司自身情况,坚持“两个务必”不能忘,坚持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能丢。使全体同志开拓进取,面对困难不逃避,敢于迎难而上、知难而进;面对成绩不陶醉,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使全体同志真抓实干,把心思用在加快发展上,把精力用在建设工程上,把智慧用在干好工作上,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使全体同志廉洁勤政,切实加强党性修养,以廉养心、以苦励志、以俭修身、以慎施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

    总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创业思想,既蕴含深刻的政治意义,又有极强的实践意义,而且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艰苦创业永远是我们的时代旗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今天我们提倡和强调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就是让同志们进一步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地向艰难困苦作斗争,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可以坚信,只要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就一定能又好又快把郑州地铁建成真正的“阳光走廊”。